Search


【Day 70:加爾各達的白衣天使 - Mother House】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Day 70:加爾各達的白衣天使 - Mother House】

今日第一天到加爾各達的仁愛之家(Mother House)工作。仁愛之家在這裡有五六所中心,主要照顧垂死者、幼兒、婦女、病重者,而我選擇了垂死之家。

在仁愛之家工作的,要遵守幾項要求:
1. 不能拍照,保護服務對象的私穩
2. 不能私下贈送禮物或金錢予服務對象,要公平對待每一位(如真的很想奉獻金錢,可以直接給負責的修女)
3. 不能穿著暴露,上衣必須有袖,褲必須及膝或更長

以上都是基本的尊重,不難做到。在登記那日,修女更講到這裡的對象對心靈上的關愛比肉體上的醫治更為需要,也許是因為來到垂死之家的,或多或少都臨近天國之路(with palliative care),醫療只能減輕其痛苦,但未能根治。反之,他們都是被遺棄的一群,比起肉體上的病,內心的難過和無助感應該更多。垂死之家的成立,是讓這班無家的人,在生命路上的最後一程,能夠die with dignity(死得有尊嚴),在一個被關懷,被愛,被尊重為人的環境下上天家。

在仁愛之家做義工不用是醫療界的人,也不要擔心自己什麼也不會,只要有顆願意付出的心,和不怕惡劣的工作環境,就可以登記做義工。你可以做幾天,也可以做幾個月以上。小小的事,對病人而言卻是大大的幫忙。

“In this life, we cannot do great thing, we can only do small things with great love.” Mother Teresa.

我在香港是個小小的護士學生,從前也有惘然的時候,認為自己這顆小薯仔不會做大事,也不會做很多的事,所以學生很常被指是drip stands(醫院裡吊鹽水的鐵柱架,意思是指站在一個地方不會做事,又阻礙大家的東西)。但老師曾對我們說,其實我們做的是patient care而不是task orientated care,我們是照顧一個病人,不是照料一個病症。小小的事也許看似微不足道,但對病人而言,這是他/她那刻最需要的幫助。小到可以是遞一杯水,一句簡單的問候,都make a difference。這個體會在垂死之家更深刻。

因為我們可以做到的,是最簡單,但卻很重要。

Blog: http://agnesiupw.blogspot.hk
(回港後再慢慢補上這三個月的遊記)


Tags:

About author
自從大學二年級,踏出框框的第一步去了緬甸,打開了一顆愛旅行的心,靠著獎學金去旅行! 相信「不為生存而迷茫,只為心靈去流浪」。世界多大,心也可以有多大。 <2014年> 緬甸、西藏、泰北美索、越南、泰國曼谷、南印度 <2015年> 台北、日本、東印度、北印度 <2016年> 台中、秘魯、玻利維亞、智利 <2017年> 德國、捷克、台北 現在於不同的網站分享旅行的小文章 (根據加入的時序排列) 1. 鐵鞋旅遊頻道 IronShoe Travel Channel http://ironshoetravel.com/?author=80 2. DCFever http://www.dcfever.com/travel/profile.php?id=713861 3. Travelpop https://www.travelpop.hk/bloggers/4661852596338688 4. 蔓珠媒體 Manju Media http://manjuhk.com/author/manjuhk0027/ 5. 背包客棧 http://www.backpackers.com.tw/forum/
九十後香港女生 獨愛旅行、攝影、文字 相信快樂不是世界圍著我轉,而是我圍著世界轉又轉。 合作邀約:[email protected] Instagram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atravellress/
View all posts